
時間:2018-12-27 點擊量:88
電熱水器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一、安裝不規范
1、插座不合格:
A、無地線;B、插頭松動;C、插座位置不合理;
2、未裝安全閥,造成回流、干燒或損壞內膽(不加安全閥干燒壓力上升很快);
3、進出水管裝反,水未注滿,造成干燒;
4、混水閥未裝密封圈,安全閥未纏生料帶(針對直通式結構的安全閥),造成漏水。
二、漏保電源線跳閘
1、接零保護,熱水器通過鋼筋或其它方式接地,造成地線帶電;
2、防電閘損壞;
3、加熱管或其它電器件漏電。
三、安全閥泄壓口漏水
1、首先打開出水閥,關閉進水閥,如果繼續漏水說明安全閥已經損壞,如果停止漏水說明為其它他原因;
2、關閉出水閥,打開進水閥,如果漏水,則為水壓過大或者安全閥被雜質堵塞。
注意:
√ 對于安全閥泄壓口滴水,首先測量水壓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則拉動泄壓手柄,將雜質排除后大部份解決,同時要跟用戶講明“加熱過程的滴水為正?!边@一原則,最后再考慮換安全閥或者裝減壓閥。
四、加熱時有響聲
使用一段時間后加熱管會結垢,因水的對流會產生響聲,因此需要除水垢,并對加熱管進行檢驗更換。
五、通電后加熱指示燈不亮
1、首先檢查限溫器是否已經動作。
檢驗方法:用萬用表檢驗限溫器的輸入端是否有電壓,如果沒有則為電源線或電源插座問題,如果有220V電壓,再檢測輸出端,沒有電壓則為限溫器的問題,按動推動桿使其復位,再次檢驗輸出端,有電壓,測正常,還是無電壓,更換限溫器。
2、限溫器正常,再檢查溫控器是否調溫過低,導致提前保溫;
3、最后檢查指示燈線路及指示燈本身有沒有問題。
六、出水不熱/不出熱水
1、零件故障:溫控器過早動作、加熱器斷路,限溫器動作、內部線燒壞斷路、電源線斷路、插座沒電、出水管穿孔等;
2、操作問題:加熱時間不夠、使用時間過長、混水閥調節不當、未開機;
3、其它問題:停電、停水、進水管脫落等。
注意:
√ 對于出水不熱,根據經驗來看,最為常見的原因應該為熱水器容量小,使用時間過短因此用戶反饋為出水不熱,對于這個現象應從實際出發,用數據向用戶做出正確解釋;
√ 如果表面現象為限溫器動作導致的不通電從而不出熱水,必須重點檢查溫控器是否正常,因為導致限溫器動作最常見的故障為溫控器故障;
√ 其他操作問題向用戶做出合理解釋和指導即可,如果熱水器剛開始用的很好,后來時時逐步減短,可以考慮是否是水溫下降或者進水管脫落、堵塞等。
七、不通電/不加熱
1、零件故障:不通電要重點檢查電源線插頭到加熱器之間的部份是否通路,而不加熱重點查看加熱器部份是否正常;
2、操作問題:漏保跳閘后未復位、未開電源開關等;
3、其它問題:停電等。
注意:
√ 如果漏電保護開關經常性跳閘,應重點檢查加熱器是否漏電,地線是否帶電以及環境是否帶電;
√ 可以合理使用萬用表來測量整個電路是否導通或者電阻,從而快速判斷是否斷路、元件是否正常;
√ 其它操作問題向用戶做出合理解釋和指導即可。
八、漏水/滴水
1、零件故障:安全閥滴水、混水閥滴水、花灑斷裂、軟管壞、內膽漏水、防電墻未擰緊、加熱器部份漏水等;
2、管路問題:各個管路連接處的滴水。
注意:
√ 重點關注是否防電墻水管未擰緊或者防電墻與內膽進出水管接口處的密封圈破裂、加熱器法蘭處漏水或者內膽漏水,出現上述幾種情況時可能對使用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維修好后也要仔細檢查漏水是否導致斷路漏電;
√ 對于連接處的漏水,更換密封圈、適當加纏點生料帶重新緊固;
九、電路板故障排除方法
1、電路板中可供維修和更換的元件不多,基本為繼電器、變壓器及穩壓管;
2、用萬用表檢測上述元件是否正常;
檢測方法:
√ 繼電器輸入是否正常;
√ 開機后繼電器輸出是否正常;
√ 保險管是否開路;
√ 變壓器初級電阻是否正常(600-1000歐);
√ 變壓器次級輸出是否正常(與變壓器標稱次級輸出對比);
√ 如果繼電器有“啪啪”吸合聲音,但是仍然無法正常工作,可能是繼電器觸點雖然有動作但是無法接觸在一起,此時需要更換繼電器;反之如果繼電器沒有聲音,但是其它正常,可以通過人工給繼電器的感應線圈兩端一個電流,觀察是否能夠吸合來判斷是繼電器還是單片機的問題。
十、電熱水器常見故障判斷與維修
類別 | 故障現象 | 檢查原因 | 維修方法 |
漏電類 | 漏電 | 漏電開關額定電流太小,跳閘 | 更換供電熱水器工作電流的漏電開關 |
漏電保護開關失靈 | 更換新的 | ||
電源插座接線有誤 | 檢查重新接好線路 | ||
電源線短路 | 更換電源線 | ||
接線端子絕緣性差、線路與接線柱潮濕 | 烘干重新接線 | ||
發熱管穿孔或短路 | 更換發熱管 | ||
漏水類 | 安全泄壓閥漏水 | 加熱后安全泄壓閥有少量滴出 | 正常 |
泄壓口在電熱水器未加熱情況下滴水或大量排水 | 泄壓閥芯內有雜物堵塞或彈簧損壞,要進行清理或更換新的 | ||
自來水壓超過0.8Mpa | 自來水進水閥門處加裝減壓閥 | ||
泄壓閥失靈,扳手處漏水 | 更換安全泄壓閥 | ||
泄壓閥接頭爆裂漏水 | 更換安全泄壓閥 | ||
接水管路漏水 | 冷熱進出水管及連接管路漏水 | 檢修或更換連接管件 | |
混水閥漏水 | 配管漏水 | 更換新的 | |
閥門漏水 | 維修或更換新的 | ||
密封圈漏水 | 發熱管密封圈、防電墻密封圈或管路密封圈老化及安裝力度太大擠爛、變形 | 更換新的相配套的密封圈 | |
法蘭口發熱管壓蓋安裝不平衡導致密封圈處漏水 | 檢修調整螺母裝平發熱管壓蓋 | ||
發熱管管座漏水 | 發熱管上探溫管爆裂穿孔或管座焊接不良 | 更換新的同規格發熱管 | |
內膽漏水 | 掛鉤、掛耳處漏水 | 保修期內更換內膽或整機 | |
進出水管與排污管的固定帽邊漏銹水 | |||
膽體漏水 | |||
法蘭與內膽焊接處漏水 | |||
水路類 | 不出水/出水量小 | 自來水閥門未打開或者停水 | 打開進水閥門,待來水后再使用 |
自來水壓力太低(低于0.3Mpa) | 加裝增壓閥或待自來水水壓正常時再使用 | ||
單向安全閥有雜物堵死或濾網堵塞 | 檢修清理單向安全閥或更換新的 | ||
混水閥故障或調節不當,堵塞 | 重新調節或更換新的 | ||
進出水管路堵塞或花灑堵塞不通水 | 檢查疏通管道,修理或更換新的 | ||
內膽內安裝的出水管太長頂住膽壁、扭曲 | 出水管切掉10毫米或更換新的 | ||
水路類 | 出水忽冷忽熱 | 混水閥閥芯損壞 | 檢修或者更換新的混水閥 |
內膽出水管穿小孔或有小裂縫及進水管損壞 | 更換新的出水管或進水管 | ||
自來水壓不穩定上下浮動太大 | 待自來水壓穩定后再使用 | ||
熱水不夠用溫度下降太快 | 容量太小,使用時間較長 | 建議重新購置一臺大容量的電熱水器 | |
溫控系統溫度設定低 | 調高溫度設定 | ||
未使用隨機配送的花灑而另外購買了出水流量較大的花灑 | 更換使用隨機配送的花灑或更換水流量為6L/分鐘的花灑 | ||
溫控系統失靈、電腦板壞 | 更換溫控器或電腦板 | ||
內膽出水管穿孔或爆裂較大及進水管損壞 | 更換新的出水管或進水管 | ||
出水管路太長,熱量損耗大 | 出水管上加裝保溫層 | ||
花灑水流量過大 | 更換隨機配送或水流量小一點的花灑 | ||
進水壓力過大 | 購買安裝減壓閥 | ||
熱水器出水管偏短 | 更換出水管 | ||
墻內的水管漏水或多路供水 | 維修管路或改為單路供水 | ||
其它類 | 有響聲 | 電熱管加熱時有輕微聲音 | 正常 |
發熱管表層結有水垢太厚 | 清除水垢或更換新的發熱管 | ||
內膽的空氣在加熱時產生壓力 | 防出部份熱水排空氣 | ||
水路管道未固定好,自來水水壓波動較大 | 固定管道、增加減壓閥 | ||
混水閥有故障或微堵,壓力過大 | 更換或調整混水閥 | ||
電路類 | 指示燈不亮 | 溫控器或電腦調溫未開 | 開通 |
水溫已達到預設溫度,進入保溫狀態 | 正常 | ||
電源插座接線不良 | 請專業電工檢修 | ||
指示燈損壞 | 更換配套新的指示燈 | ||
電源插頭復位按鈕沒有按下或電源線故障斷路 | 按下復位按鈕或更換新的電源線 | ||
接插線松脫、接觸不良 | 檢查重新接穩接插線 | ||
限溫器動作斷開或溫控器損壞 | 檢修復位或更換新的限溫器、溫控器 | ||
電腦板故障 | 檢修或更換新的配套電腦板 | ||
燈亮不加熱 | 發熱管接線端子松脫或接觸不良 | 檢修插緊接線端子 | |
發熱管損壞(沒有功率) | 更換同規格新的發熱管 | ||
干燒 | 重新注滿水再加熱 | ||
功率開關損壞 | 更換功率開關 | ||
燈亮加熱慢 | 溫控器或電腦板設定溫度過低或溫控系統故障失靈 | 檢查重新設定溫控器或電腦板或更換新的 | |
功率開關設定的較低 | 調整功率設定 | ||
用戶家電源線路工作電壓過低 | 待電壓正常后使用 | ||
發熱管使用一段時間后表層結垢發熱效率低 | 檢修清理發熱管表層水垢或更換新的 | ||
發熱管安裝方位不正確 | 將發熱管發熱部位對準進水管處重新安裝 | ||
故障代碼 | 顯示“E1” | 內膽無水或未裝滿水而干燒 | 斷電冷卻后,再注滿水通電 |
顯示“E2” | 溫度傳感器出故障 | 檢修溫度傳感的插座有沒有松動或脫落 | |
顯示“E3” | 漏電保護或誤動作 | 可能是由于電磁場干擾引起的誤動作或內部線路漏電 | |
顯示“E5” | 超溫 | 內部水溫超過85以上,檢修電腦板的溫控探頭或電腦板已損壞 |